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美文美图  > 正文

根据地的二嫂子

作者: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3-08-08 10:39

刘志远

每年的八一建军节之际,是我母亲马学民的生日,每到这时,我总会怀念起她老人家。母亲去世时107岁,在她的百年人生历程里,不仅辛辛苦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

说起母亲的事,还要从我的家、我的祖父和父亲说起。我的老家在菏泽市曹县的西北方向60里路韩集镇刘岗村,距离菏泽也是60里路。刘岗、曹楼、伊庄呈品字形,为抗日战争时期鲁西南革命根据地策源地,素有“小延安”之称。这3个村是抗战时期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因日军在地图上用红笔把这3个村圈在一起,并写上一个大大的“赤”字,此后人们称之为“红三村”。

我的祖父姓刘名岐,字凤瑞。在方圆几十里是一个非常有学问、威望很高、家教很严、受人尊敬的老人。父亲说祖父的画很传神,画的蝈蝈和蟋蟀放在地上,小鸡看到会抢着去啄,在曹县党史回忆录和山东民兵书籍上面有多篇文章介绍他带领乡亲们抗击倭寇侵略的事迹。

我的父亲名秀生,字君实,自幼和王石钧在一起,跟着我祖父和刘彩云(刘齐滨的父亲)一直读完高小课程,而后又一起考入曹县职业学校蚕科。毕业后,王石钧考入济南一所高中,父亲帮祖父教学。

1932年,父亲到济南考入了一个短期培训班,想谋个职业,就住在济南王石钧的学校里。从那时起,王石钧就开始对我父亲进行革命思想教育。他还借给父亲三本马列书籍——《国家与革命》《社会主义大纲》《苏联印象记》,三本书都包着白色书皮。父亲看到《苏联印象记》里面描写的社会主义制度非常优越,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苏联人民过着幸福的生活,使他的阶级觉悟有了初步提高。

1936年春节,王石钧给父亲讲述“双十二事变”情况后,介绍父亲参加“民先”(党的外围组织抗日民主先锋队)。同时,提出介绍刘齐滨、刘哲三参加“民先”,由王石钧亲自发展他二人;还提出发展刘万禄、刘安云参加“民先”,由我父亲负责介绍,并且给我父亲布置工作和任务;以“民先”队员为核心,公开大力发展互助会会员,以互助会会员名义公开进行抗日活动,在夜校内除学习识字外,还要讲时事,讲抗日道理,教抗日歌曲。

1937年春,鲁西南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党支部在刘岗村成立,我的父亲任宣传委员。

当时受封建社会思想和白色恐怖的影响,我们没有政权,出来革命没有地位,没有利益,有的只是奉献和被杀头的风险,所以大多数人对共产党和革命没有认识,根本不愿意出来工作。我父亲为了革命工作的开展,首先动员我母亲走出来投身革命。

听母亲说,她1939年入党,一开始出来发动群众做妇女工作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后来形势慢慢的变化了,群众开始对革命有了认识,家里经常来一些过往的同志和伤员。旧社会都很穷,缺吃少穿,为了革命事业,我父亲把家里祖业分到的土地也给卖了,买来粮食招待过往革命同志。一家人却成天没有吃过一顿安稳饭,母亲更是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不管什么时候有人来家里,她都尽心尽力地配合工作。

那时候即便是比我父亲大几岁的同志和领导,也都一律亲切地称呼我母亲为二嫂子,大家相处得就像一家人,我家就是根据地的中心。当时母亲没有什么具体分工,有伤员就当卫生员,护理伤员;该做饭的时候,就是炊事员;敌人来了就是交通员和向导,再后来革命形势有影响了,广大群众开始踊跃支前,家里放了很多衣服、被褥、鞋袜,还有大白菜、肉等支前物资……

母亲一生养育了六个儿女,为了更好地投身革命工作,她在解放战争时期,忍痛把我年仅一岁多的三姐送给了外村一户人家。母亲为了革命事业作出了很多付出和牺牲,但她却从没有后悔自己投身革命。母亲的一生历经一个世纪,她亲身经历并参与了伟大的党从无到有、到为人民谋幸福的新时代,作为母亲的儿子,我很自豪!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